内外之间,即景生情——中国古代建筑、文学与艺术中的栏杆(上)

2018-10-19 08:21 欧洲杯买球

摘要:本文以宋《买球app》的“钩阑”和“阑槛钓窗”制度为中心,从起源、演变、意义和形式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古代建筑、文学与艺术中“栏杆”的内涵。


关键词:栏杆,扶手,《买球app》,小木作,石作,钩阑,勾栏,阑槛钓窗

栏杆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建筑构件,是设于楼台、水边或场所边界的横栏或矮隔断,上有横梁可以扶手,下立短柱以支撑横梁,功能与现代建筑之“扶手”相似。栏杆并非结构之关键,亦非遮风避雨之必需,但作为一种人性关怀的产物,它始终有着特殊的场所意义。


本文试图对栏杆的意义和形式进行历史回顾,进而探讨栏杆的丰富内涵。


1 “栏杆”的早期形态

1.1 关于“栏杆”的古代文字与图像

“栏杆”古称“阑干”,宋《买球app》称之为“钩阑”或“勾栏”,并列举了8种见于宋代以前文献中的名称,包括“棂槛”“轩槛”“㰍”(栊)“梐牢”“阑楯”“柃”“阶槛”和“钩阑”。各名称的所指略有区别。

“槛”是先秦时期使用的栏杆名称,意义比较宽泛,可以指高楼、高台的栏杆扶手,也可指场地边界的栅栏,或监禁人犯、动物所用的牢笼。《欧洲杯买球》记载昆仑之墟上有“木禾”(谷类生长地),“面有九井,以玉为槛”[1],其中“槛”用来指井边的玉石围栏。《买球app》记载管子在鲁国被捕,“鲁束缚而槛之”[2],其中“槛”指用牢笼监禁。《在线买球》是先秦文学中最富浪漫色彩的作品,其中较早地描绘了高楼和高台的栏杆。《在线买球》以“高堂邃宇,槛层轩些”描绘屈原华丽的旧居,由栏杆(槛)围护着层层轩廊,王逸注:“纵曰檻,横曰楯”[3]卷9,则“槛楯”指木条纵横交错制成的栏杆。“栊”指稀疏的“槛”,西汉班倢伃有“房栊虚兮风泠泠”的辞句,唐人颜师古注:“栊,疏槛也” [15]卷97

先秦时期没有完整的建筑实物留存至今,但在这一时期的铜器中可以看到栏杆的形象。在山西长治出土的一件战国铜器上,线刻一幅“宴饮图”,用“剖面”的形式表现了一座高台建筑,在高台的边缘有矮墙式的围栏 。容庚《在线买球》著录的一件西周铜器,则更加细致地表现了栏杆的形象:其下部仿作建筑形式,正面中间开门,门外左右有栏杆,栏杆作“田”字形,栏内二人相向而跪[19]32 。此种由杆件纵横交错制成的“田”字形栏杆,可能就是王逸所说“槛楯”的具体表现。

1.2 “干栏”——以栏杆命名的古老建筑类型

中国南方地区和东南亚地区为适应潮湿炎热的气候,发展了架空楼居的居住形态,这种住宅类型从远古一直延续到近代,在传统民居中还有留存。这类建筑至迟在唐宋时被命名为“干栏”“高栏”或“麻栏”,即现在所称的“干栏式建筑”。如《买球app》载南平獠人“并楼居,登梯而上,号为干栏”[4]卷197;宋《在线买球》载窦州(今广东省高州县)风俗,“悉以高栏为居,号曰干栏”[5]卷163;獠人“依树积木以居其上,名曰干栏。干栏大小,随其家口之数”[5]卷178;《在线买球》载南蛮习俗“民编竹苫茅为两重,上以自处,下居鸡豚,谓之麻栏” [6]

在“干栏”“高栏”和“麻栏”建筑中,“栏”既可以指二层居住空间的栏杆,也可以指一层院落的围栏。古人以“栏”命名此类建筑,体现出栏杆对于建筑类型学的重要性。


2 栏杆的意义

战国至秦汉是中国高台建筑兴盛的时期,设置栏杆可防止人们从高处坠落,成为高台或高楼的基本安全保障。汉代出现了大量描写建筑的辞赋,并有大量带有建筑形象的画像石、随葬陶楼留存至今,从中可以看到栏杆的文学意象与视觉形象。在两汉辞赋中,栏杆成为描写高楼所不可或缺的要素。究其原因,楼台上的栏杆位于建筑的边界,具有适度的通透性,是沟通建筑内外的主要界面,栏杆的内部可供人凭栏远眺,触景生情的场所应运而生;而栏杆的外部则变成人物出场的“台口”,高台下面的人们从远处便可看到栏杆界定的“舞台”,以及“舞台”上凭栏远望的人物主角。这使得由栏杆衬托的部分成为高台建筑的视觉中心,而栏杆也自然成为高台建筑的装饰重点。

2.1 内外之间

关于栏杆通透性的表述,可以在西晋诗人张载对东汉《在线买球》2)的注释中看到。《欧洲杯买球》云:“长途升降,轩槛曼延”“长途升降”指飞廊连接高台上下,“轩槛”指栏杆。张载注:“轩槛,所以开明也”[16]卷11,其中“开明”一词极为重要,点明了栏杆沟通内外、为建筑空间带来通透、开敞和光明的重要意义。

2.2 凭栏远眺

关于“凭栏远眺”的情景,则可以追溯到《在线买球》的描述。在《买球app》中有“抚槛兮远望,念君兮不忘”3)[3]卷15辞句,在高楼上“抚槛远望”,即景生情,思念故国故人,此后成为中国辞赋中长盛不衰的意象,其中最负盛名的可能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词句《欧洲杯买球》:

“独自莫凭栏,无限江山,别时容易见时难” [7]卷889

亡国的悲痛,故乡的思念,万般情感皆在“凭栏”或“害怕凭栏”的刹那间涌出,“栏杆”所界定的场所屡屡成为文学中的特殊情境。

2.3 栏杆塑造的情境:表演空间与想象空间

在表现高台或楼阁的汉代画像中,栏杆及“凭栏远眺”的人物,往往成为画面的重心,这一特点,使得栏杆所界定的场所,特别适合作为表演礼仪或乐舞的舞台。据文献记载,汉朝的帝王已经建造了专门用于乐舞表演的高台,如汉武帝曾建造“腾光台”,在台上“撞碧玉之钟、挂悬黎之磬、吹霜条之篪、唱来云依日之曲”[8];王莽时期曾在宫中建造“八风台”,“台成万金,作乐其上” [15]卷25。而考古发现的一些汉代随葬陶楼也表明,汉代民间也有在高楼上设栏杆表演乐舞的传统。河南东南部出土了一批东汉中晚期的“百戏楼”:在楼阁的二层或首层用隔墙分为前后两间,有门相通,前室的前面或三面设置栏杆,形成敞口的舞台,舞台上设乐舞百戏俑,作吹奏或起舞表演状,后室则可承担舞台中“化妆间”的功能[22]209-210)。

唐宋以后的壁画和图像中表现的演出场景,逐渐变得丰富华丽,而栏杆始终是其中的重要角色。敦煌壁画中的乐舞场面是净土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,这些乐舞多发生于舞台、舞楼或水上平台上,栏杆亦成为其中的重要布景。四川泸县石桥镇南宋墓出土的乐舞浮雕,则更加清晰地表现了舞台和“栏杆”的密切联系。这块浮雕原来可能位于墓室门洞上方,构图十分简洁,不表现任何舞台背景,而仅以一道拱形栏杆作为前景,6位女子,有的手持乐器,有的翩翩起舞,表现了几位演员在一座拱桥上,或者拱桥状的舞台上表演的场面。

在叙事性和宣教性的绘画中,栏杆还有可能表达更为丰富的暗示。高平开化寺的北宋时期壁画就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例子。高平开化寺大殿的壁画幅面现存约80m ,按照寺内碑刻和画中题记的记载,壁画大致完成于北宋绍圣丙子年(1096年),其中西壁和北壁西侧的报恩经变构图复杂多变,以四铺佛说法图为核心,在说法图之间穿插了故事场景画,共有60多个场景,均以写实性的建筑或山水片段为故事的布景。在这样一组宏大的“布景”中,出现了三种类型的栏杆:

第一类位于建筑台基周围的栏杆,大多为单勾栏华版式木勾栏,是宋代较高等级建筑形制的真实写照,反映了释迦牟尼作为方国太子的身份;

第二类栏杆位于画面中的室外场地,形制较为简单,为望柱间加四条横木构成。这类栏杆一般是作为故事情节中的宫苑和郊野的边界,同时也暗示着故事情节的转换;

第三类栏杆最为特殊,位于说法图下部,尺度最大,装饰也最华丽,表现了主尊佛和诸菩萨、僧众所在的神坛基座。其画面位置恰与跪拜信众的视线齐平,并有数名身穿世俗服装的男女(代表世俗供养人)沿着基座的台阶和栏杆走上神坛。这条曲折华丽的栏杆位于壁画中最醒目处,尽管它仍然像那些更早的例子那样,承担着“舞台前景”的作用,但在这里却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意义——它成为了宋人从世俗世界通往神圣世界的桥梁。


2.4 “勾栏”词义的演变

栏杆对于演出空间的特殊作用,还通过“勾栏”一词的意义演变清晰地显现出来。

“勾栏”,又作“钩阑”“钩栏”等,“勾栏”作为栏杆的用法大概始于汉代。西晋时崔豹所著的《在线买球》,记载西汉成帝(前33年-前7年在位)所建的一座宗庙(顾成庙),在礼器和大树周围建造了“扶老拘栏”(“拘”同“勾”),并“画飞云龙角于其上”[9]。汉成帝所造的“勾栏”是可供老人依凭的栏杆,上面还有云龙等题材的彩画装饰。南朝刘宋时期段国所著的《欧洲杯买球》记载了吐谷浑地区的一座长达150步的大型木结构桥梁,“施钩栏,甚严饰”[10]转引,这里的“钩栏”(同“勾栏”)指桥梁的栏杆,同样施以华丽的装饰。

宋代的“勾栏”有两重意义:一为栏杆,二为演出场所。宋《买球app》以“钩阑”为栏杆的主要名称,并将其分为木钩阑和石钩阑两大类,分别开列详细制度和图样。

与《买球app》时代相近的《欧洲杯买球》,则记载了东京城东角楼附近的街巷中,有“大小勾栏五十余座”,其中“瓦子、莲花棚、牡丹棚、里瓦子、夜义棚、象棚,最大可容数千人”[11],这里的“勾栏”统称规模不一、内容各异的演出娱乐场所。

元明以后,“勾栏”被作为专指演艺场所的词语,它的本意逐渐被遗忘。在明清学者的考证中,宋代以后的“勾栏”,已不再有演出场所以外的意义,如明中叶顾起元所著的《欧洲杯买球》称:“宋世以来名教坊曰勾栏,而他用则否,亦沿习,未知所始也”。4)[12]


3 栏杆形式的演进——以《买球app》“钩阑”为中心

由于上述视觉上和心理上的重要性,栏杆一直是建筑上重点装饰的部位。如张衡《在线买球》所描写的汉长安未央宫“三阶重轩,镂槛文㮰”[16]卷2,指未央宫有三层台,各层栏杆(槛)和檐部(㮰)有雕镂和纹饰;汉代《在线买球》还记载,汉文帝时期的未央宫前殿“轩槛皆饰以黄金”[13],其中栏杆(轩槛)更是装饰的重点。


3.1《买球app》“钩阑”的主要形式要素


宋《买球app》是目前所知的古籍中对栏杆形式记载最为详细者,其中11卷共4000余字、图9幅5),记载了“钩阑”各部位的名称、尺寸和做法。关于该书记载的钩阑制度,已有梁思成 [18]、竹岛卓一[31]、陈明达[33]、潘谷西、何建中[32]等前辈进行了注解和图像复原,又有梁思成[35]、王璞子[36]等前辈对清代建筑制度中的栏杆制度进行了考订。本文因篇幅所限,不再引述前贤成果,仅扼要叙述《买球app》钩阑的基本要素,以便下文展开其形式源流的探讨。

《买球app》详细记载了一种流传广泛、极富装饰性的典型样式——“单钩阑”,及其更为高大复杂的变体——“重台钩阑”。

“单钩阑”和“重台钩阑”都是独立的柱梁式结构。石钩阑的外形完全模仿木钩阑,只是将部分榫卯连接的构造方法改为浮雕或透雕。钩阑按照适当的长度分为小间6),分间或转角处设小型立柱,柱头高于扶手时称“望柱”7),若小柱不出头,则称为“蜀柱”或“矮柱”。立柱间安3~4道横梁,其中最下方的横梁紧贴地面,称为“地栿”;最上的横梁即扶手,称为“寻杖”8)。单钩阑居中的横梁称为“盆唇”9),其形状扁平,将每间钩阑的构图划分为上下两段;若是重台钩阑,则在盆唇和地栿之间再增加一道横梁,称为“束腰”。各横梁之间又加蜀柱、云栱、华版等装饰性构件,如果不用华版,可以在蜀柱间加几道横向的细木条,称“卧棂”,或者采用纵横交错的细木条,称为“条桱”,拼出“勾片”“卍字”等几何图案。


3.2“单钩阑”的雏形

从山东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画像石可以看到,《买球app》所述的水平方向施以寻杖、盆唇、地栿,分为上下两段,各段之内加以蜀柱和卧棂的构图形式,在东汉时期已经具备了雏形;这一构图在文献中还可追溯到更早的时期:如西汉杨雄《在线买球》有“据軨轩而周流”之句,唐颜师古注:“軨者,轩间小木也。字与棂同”,[15]卷87[16]卷7可知“軨”“棂”等描述的就是蜀柱和卧棂等小型构件。此外,在陕西神木县出土的一件东汉画像石,清晰地显示出“望柱”的做法。曹魏明帝所建的景福殿,在造型上有更多的变化:“棂槛邳10)张,钩错矩成,楯类腾蛇,槢以琼英,如螭之蟠,如虬之停。”[16]卷11据《买球app》对此句的解释,“棂槛”指栏杆,“楯”指栏杆上的横木,“钩错矩成”指栏杆上“错为方斜之文”[17]卷2。实际上,运用细木条拼接装饰纹样的方法,在汉代建筑中已得到发展,在这一时期的建筑图像中,我们已经可以看到直棱、勾片、方胜等形式,也有直接在栏板上绘制云气纹样的例子。

从汉代建筑图像中,我们还可以看到另外两种不见于《买球app》的栏杆结构形式,一为直接在建筑主体结构柱上搭建横栏形成的简易栏杆;二为用夯土或砖石砌块筑成的矮墙式栏杆。这两种类型都在后世的低等级建筑中得以保留。

三国至南北朝的300余年,是中国动荡和分裂的年代,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十分活跃的时期。在这一时期,由于新风格的引入,产生了许多新创的形式,例如陕西西安的北周时期粟特人史君墓中出土的石椁浮雕建筑形象,就显示出强烈的东西方融合的特征:中国式挑檐下的斗栱被希腊式的方井天花所代替,柱间梁下增添了装饰性的拱券结构。方井天花及其进深的表现,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“华版”和“勾片”母题的发展,而这两个母题恰巧出现在了石椁浮雕殿堂的栏杆图像上。

在这一时期,“单钩阑”的段落格式得以形成,西安的另一座粟特人墓葬安伽墓出土的北周时期画像石,就显示出望柱、寻杖、盆唇、地栿、蜀柱、卧棂组合而成的“卧棂造单钩阑”的成熟形象,云冈石窟的北魏建筑图像中则出现了“勾片造单钩阑”。这一时期的敦煌壁画还有个较为特殊的现象,就是“勾片”可出现在盆唇的上方[26],体现出多元化的特色。



(未完待续)


注释

1)本文英文部分经荷雅丽和Amy Lelyveld校订,于此致谢。

2)鲁灵光殿为西汉恭王余在鲁国所建的宫殿。

3)《在线买球》一般被认为是西汉时期辞赋家王褒追思屈原的作品。

4)另见于明代的《在线买球》《买球app》,清代的《买球app》等。

5)包括卷2总释、卷3石作制度、卷8小木作制度、卷12雕作制度、卷16石作功限、卷21小木作功限、卷24诸作功限一、卷25诸作功限二、卷28用钉料例、诸作等第、卷29石作制度图样、卷3小木作制度图样。

6)石作单钩阑每段长6尺,重台钩阑每段长7尺,木勾栏的长度有三种情况:一是随开间长度而定(长随间),二是随补间铺作位置而定(分间布柱令与补铺作相应),三是在上述基础上适度调整长度(如补间铺作太密或无补间者,量其远近随宜加减)。

7)“望柱”在宋代还可以用来指陵墓或其他礼制建筑的华表,或者其他具有礼仪性质的柱子。

8)“寻”是长度单位,为七尺或八尺,正与钩阑每间长度相合。

9)“盆唇”一词不见于其他的古代建筑文献,一般指盆状器皿的口沿,如南宋杨万里诗“昨夜天垂破玉盆,今宵辛苦补盆唇”。在《买球app》卷三中,“盆唇”还用来指覆盆式柱础的下沿。钩阑制度中的“盆唇”,大概由于该构件的进深大于其下方的华版,形似盆口。

10)《买球app》李善注:邳或为丕。孔安国尚书传曰:丕,大也。

11)主要见于《买球app》卷12雕木作制度和卷32雕木作制度图样。


参考文献

[1](战国)山海经·海内西经.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.

[2](战国)吕氏春秋·慎大览·顺说.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.

[3](东汉)王逸. 楚辞章句.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.

[4](后晋)刘昫. 旧唐书.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.

[5](北宋)乐史. 太平寰宇记,卷163 岭南道. 卷178 南蛮.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.

[6](南宋)周去非. 岭外代答,卷10.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.

[7]全唐诗.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.

[8](东汉)郭宪. 洞冥记. 卷1.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.

[9](西晋)崔豹. 古今注. 卷上: 都邑第二. 宋刊本. 四部丛刊三编第224册:9.

[10](北魏)郦道元. 水经注. 卷2 河水.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.

[11](宋)孟元老. 东京梦华录,卷2.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.

[12](明)顾起元. 说略. 卷20.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.

[13](东汉)应劭. 风俗通义,卷2 正失·孝文帝.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.

[14](唐)张鷟. 朝野佥载,卷5.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.

[15](东汉)班固 撰,(唐)颜师古 注. 前汉书.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.

[16](南朝梁)萧统 编,(唐)李善,吕延济,刘良,张铣,吕向,李周翰 注. 六臣注文选.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.

[17](北宋)李诫 撰,故宫博物院编. 营造法式 故宫藏钞本. 北京:紫禁城出版社,2009.

[18](北宋)李诫 撰,梁思成 注释. 营造法式注释//梁思成全集 第7卷[M]. 北京: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,2001. 该书中的小木作图纸,包括木钩阑、阑槛钓窗等制度图为徐伯安先生绘制。

[19] 容庚,张维持. 殷周青铜器通论[M]. 北京:科学出版社,1958.

[20] 刘敦桢主编. 中国古代建筑史[M] 第2版. 北京: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,1984.

[21] 傅熹年. 战国铜器上的建筑图像研究// 傅熹年建筑史论文集[M]. 北京:文物出版社,1998.: 82-102.

[22] 张勇主编;河南博物院编著. 河南出土汉代建筑明器[M]. 郑州:大象出版社,2002.

[23] 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. 广州出土汉代陶屋[M]. 北京:文物出版社,1958.

[24] 信立祥主编. 中国美术全集 画像石画像砖(全三册)[M]. 合肥:黄山书社,2009.

[25] 孙儒僩,孙毅华 主编. 敦煌石窟全集 21建筑画卷[M]. 北京:商务印书馆,2001.

[26] 萧默. 敦煌建筑研究[M]. 北京:机械工业出版社,2003.

[27] 史岩主编. 中国美术全集 雕塑编 4隋唐雕塑[M]. 北京:人民美术出版社,1988.

[28]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著. 泸县宋墓[M]. 北京:文物出版社,2004.

[29] 王翠兰主编. 中国建筑艺术全集 23宅第建筑 4 南方少数民族[M]. 北京: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,1999.

[30] 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. 宋画全集 第7卷(全三册) [M]. 杭州:浙江大学出版社,2010.

[31](日)竹岛卓一. 营造法式の研究. 东京:中央公论美术出版,1970.

[32] 潘谷西,何建中. 《买球app》解读[M]. 南京:东南大学出版社,2005.

[33] 陈明达著,丁垚等 整理. 《买球app》辞解[M]. 天津:天津大学出版社,2010.

[34] 李路珂.《买球app》彩画研究[M]. 南京:东南大学出版社,2011.

[35] 梁思成. 清式营造则例. 北京: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,1981.

[36] 王璞子主编. 工程做法注释. 北京: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,1995.

[37]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. 北周史君墓[M]. 北京:文物出版社,2014.

[38](清)李斗. 扬州画舫录 卷17 工段营造录. 日本早稻田大学藏清刻本.


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资助(项目批准号:17ZDA185)

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(项目批准号:51678325)


全文刊载于《买球app》